黄色二类中文字幕视频网站,国产精品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,欧美肥大BBwBBw高潮

他用慘痛代價為我們——深度解讀樓市潛規則
 時間:2013-05-06 | 瀏覽: | 來源:
買房人到房產公司購買商品房,銷售人員主動提出可以打折、優惠,不過買房人要另付幾千至幾萬元、甚至十多萬元的“好處費”,這種現象近年來在房產銷售行業已司空見慣,成了該行業的“潛規則”。 
    2013年2月6日,由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、原海門市某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銷售人員柳娟娟等12人,因在銷售房產時索賄受賄被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,分別判處三年至一年零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,被沒收犯罪所得共計人民幣60萬元。 
    一審宣判后,柳娟娟等12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訴。而該案主犯、涉案公司原銷售經理阮衛星、副經理成慧慧經該院提起公訴,已于2012年4月13日因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,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零三個月、五年零六個月。 
    近日,記者采訪了承辦上述案件的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檢察官,理清案件的來龍去脈,了解到房產銷售行業一些不為人知的“潛規則”。
    潛規則一
    提價再打折的“優惠”
    阮衛星今年33歲,長相斯文,中專畢業后離開四川老家外出打工,2003年開始從事房地產銷售業務,先是在北京一家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當銷售員,2005年進入江蘇省海門市一家知名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。因能力強、業績突出,他很快被提拔為銷售經理。 
    2008年,23歲的成慧慧成為阮衛星的副手,擔任銷售副經理,兩人一起負責南通市新區兩處高檔樓盤的銷售。成慧慧能說會道,銷售業績一直飄紅,她和阮衛星領導著4個銷售小組,共20余名銷售員。阮衛星具體負責現場銷售管理和與開發公司對接的工作,成慧慧負責管理房源、統計銷售數據、制作報表及人員管理,其他人員直接從事一線銷售。 
    據阮衛星交代,其所在公司房產銷售的一般流程并不復雜。“每當有客戶到我們公司來咨詢房屋銷售事宜,銷售人員都會熱情接待,帶客戶去前臺了解房源。客戶如果對某套房子感興趣,我們會提供該房的面積、房價,再由銷售人員算出總價,帶客戶實地看房。客戶若下定決心購買,銷售人員就與其訂立合同,然后把定單匯總到我這里,由我來審核面積、房價和房源,審核無誤簽字后再送到營銷部審核,接下來是客服部審核,最后由銷售人員帶客戶去財務部交定金。走完這些程序,就能正式簽購房合同了。” 
    記者從阮衛星的供述中了解到,2008年底至2009年,南通樓市比較低迷,各大房地產開發公司都想盡辦法搞促銷,阮衛星所在公司也不例外。 
    房子賣不出去,開發公司資金回收壓力劇增;銷售業績不佳,銷售人員的獎金就會縮水。這是開發公司和銷售人員都不愿看到的情景。
    2008年底,阮衛星、成慧慧負責的兩處樓盤準備開盤。得知這一消息,那些與樓盤開發公司領導認識的關系戶紛紛前來,要求預訂房子。但這些人又都想等房價確定后再想辦法爭取優惠,所以遲遲不肯簽合同。為了盡快和有意向的客戶簽訂合同,盡早拿到購房款,開發公司有關負責人決定:先把房價在總公司原定價格的基礎上提高一些,然后對外公布。這樣即便打折扣,開發商也不吃虧,而買房人一旦得到“實惠”,掏錢就痛快了。 
    有關房價的內部信息讓阮衛星看到暗中斂財的巨大空間。真正與開發商關系密切的買房人畢竟是少數,大部分客戶想得到折扣還得通過阮衛星、成慧慧及其手下銷售人員。阮衛星和成慧慧商量,定下生財之道——編個搭“順風車”的借口,騙客戶說可以找領導談優惠,但客戶必須“打點”。
    潛規則二
    索要“好處費”借口多
    阮衛星、成慧慧的主意得到手下銷售人員的積極響應,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,整個銷售團隊開始肆無忌憚地索賄受賄。在辦案檢察官的透露中,一筆筆犯罪事實讓記者觸目驚心。 
    2009年5月,客戶龔某在購買一處商鋪時,銷售員柳娟娟對他說,價格要想再便宜些就必須給好處費打點領導。就這樣,龔某被要走18萬元。柳娟娟分給阮衛星6萬元,與同事單小飛、花小云各分得4萬元。2010年11月,客戶楊某想買某店面房,成慧慧和花小云以同樣理由向其索要9.5萬元好處費。錢到手后,成慧慧給了花小云5000元,與同事方金、阮衛星各得3萬元。2011年1月,客戶丁某被要走8萬元,成慧慧和阮衛星各得4萬元。 
    據成慧慧交代,他們索要好處費一般有三種借口: 
    一是要“打點”公司老總。有客戶來買房,銷售人員先找到經理阮衛星,阮衛星會寫一張優惠申請單呈給開發公司負責人,說買房者是某某領導的親朋好友。優惠價批下來后,銷售人員告訴客戶:“只有給公司領導一定的好處費,才能按優惠價買房。”好處費一般是前后差價的50%,到手后由阮衛星、成慧慧及具體銷售人員私分。“有時銷售人員找阮衛星,阮衛星會跳過公司老總直接寫簽約審核單給銷售人員,讓他們去營銷部和客服部審核。膽子大的銷售人員會去沖一下,還真能混過去。”成慧慧說。 
    二是要“打點”施工方。開發公司內部有政策:施工方的關系戶來買房,可以按提價前的價格賣出。該政策給了銷售人員可乘之機,他們騙客戶說自己與施工方相熟,客戶只要舍得“好處費”,就能按施工方關系戶的價格買房。客戶同意后,銷售人員再請施工方的人去按底價拿房子,當然也要分給他們一些好處。 
    三是為取得更多優惠,必須找人疏通關系。成慧慧交代:“有一種情況是銷售經理難以掌控的,就是個別銷售人員膽子更大,會在開發商提價的基礎上再私自提價,報一個虛假價格給客戶,然后說可以找人爭取優惠,但要給人家好處。” 
    上述索賄伎倆在被害人陳述中得到印證。36歲的繆先生說:“2009年9月,我想買套房子。去售樓處看房時,接待我的業務員向我推薦23幢的一處房子。她說像這樣的房子已經沒剩幾套了,如果我真心想買,就額外再掏1萬元錢,她去找領導疏通,幫我買下這套房。我考慮了一下就同意了,她幫我辦好購房手續,我給了她1萬元現金。” 
    32歲的周先生回憶:2009年3月,他和妻子相中了6號樓的一套房子,當時均價是7000多元,他問銷售人員有沒有優惠,對方說這套房是開發商抵給建筑商的,要優惠必須給建筑商一部分錢,周先生同意了。后來均價每平方米便宜了1000元,銷售人員說要給建筑商8000元,周先生如數給了他。 
    2010年3月8日,被害人宋某和開發公司負責人偶然談起買房的房價,發現被騙,隨即報案。2011年10月10日,阮衛星、成慧慧被抓獲歸案。
    潛規則三
    信息不對稱,管理有漏洞
    為探尋好處費何以收得這么容易,記者對房屋銷售過程中的“內幕”進行了深度追蹤。 
    案發后,據阮衛星交代,他們所賣樓盤的房價是這樣“出爐”的:先由開發公司董事長定底價,銷售經理用這個底價除以一個系數(一般在0.9到1之間)得出一個價格,再根據該價格做成價格表交到銷售人員手中,表上就是對外的價格。“底價只有像我這一級別的銷售經理才知道,從不對外公布,連我下屬的人員都看不到,購房者更不可能知曉。”阮衛星說。 
    “從定價機制不難看出,對外銷售價格即使打折優惠,仍然在開發公司的可控范圍內,其底線就是開發公司老總定下的底價。這有點類似商場先提價再‘揮淚甩賣’的營銷噱頭。”崇川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,房價信息不對稱為阮衛星、成慧慧等人伸手撈取好處費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。 
    崇川區檢察院經審查認定,從2009年1月到2011年7月,犯罪嫌疑人阮衛星、成慧慧在分別擔任海門市某房地產經紀公司銷售經理、副經理職務時,利用公司管理上的漏洞及職務便利,伙同銷售員柳娟娟、方金、季玲玲、高崗、朱紅紅等多人,在銷售房屋時以高于銷售底價報價給顧客,后謊稱可以找領導打招呼爭取優惠等理由索要好處費,實際仍按照底價銷售的方法,向多位顧客索要好處費多起,阮衛星分得40萬余元,成慧慧分得近30萬元。 
    “2008年,阮衛星每個月的底薪是6000元,加上銷售獎金年收入在40萬元左右。而2009年,阮衛星的年收入飆升至70多萬元。這些增加的收入來得很隱蔽,因為他從不具體分錢,都是銷售人員私下把錢放在信封里給他。”辦案檢察官說。 
   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大肆索要好處已經成了房產銷售行業的一種“潛規則”。
    “這種做法在整個房屋銷售圈子里早已成風,不只我們公司,其他公司的情況也都差不多。”據阮衛星交代,他在接手樓盤銷售前,整個銷售部絕大部分銷售人員都在這么做。“我也想過要堅決按政策辦事,但銷售業績不好就會被人踢走,與其這樣還不如隨波逐流,何況我想管也管不住,沒人聽我的,大多數銷售人員只盯著自己的利益,想靠銷售業績和索要好處費來致富,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,當然自己也拿了不少好處。”阮衛星說。 
    屢屢向客戶要錢,阮衛星、成慧慧他們難道不怕被舉報嗎?辦案檢察官解答了這個疑問:“他們深諳買房人的心理。因為通過權衡比較,買房人都覺得花上幾千或幾萬元就能得到數十萬元的優惠,是很劃算的事,當然不會去舉報了。” 
    檢察官還在辦案中發現,房產開發公司在定價機制、價格公開、人員管理、監督糾察等多個環節上都存在漏洞和問題,一環扣一環,層層缺位,導致銷售隊伍漠視規定、私欲膨脹鋌而走險。“定價由公司個別領導決定,打折也是如此,缺少公信力和監督,容易出現‘亂喊價’現象;價格信息不透明,使購買方與銷售方處于不對稱地位,給暗箱操作提供了溫床;房產銷售行業流動性強,從業人員良莠不齊,公司只看業績,忽視職業道德教育;缺少強力制度和措施約束違規行為,對有問題的人只是開會批評,最多予以開除,違規成本小,使銷售人員產生‘干一票就收手’的賭博心理。” 
    (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)
    案后點評
    房價高得國人難以承受,是近年來民生領域的熱點問題。而某些房產銷售人員利用價格管理上的漏洞,在原本已經很高的房價上又盤剝一層,不僅損害了企業利益,加重了購房者的經濟負擔,而且這種欺上瞞下的蒙騙行為還有違市場經濟的誠信原則,有傷社會賴以維系的信任基礎。 
    為商之道,重在誠信。如何維護商務誠信、社會誠信,是當代中國社會建設中極為重要的課題。司法機關依法懲治、嚴厲打擊非國家工作人員賄賂犯罪,正是為社會誠信建設打造規則底線。此案的查處可以說是售房的“潛規則”碰上了法律的“明規則”,“明規則”最終擊碎了“潛規則”。同時也表明,法律正在對這種不良行為予以嚴厲打擊,決不讓此風泛濫成災。
    
Copyright ? 2013 版權所有: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
聯系地址 :鄭州市農業南路100號 網站支持:河南迅博
郵政編碼:450000